五、2007
2007年,东莞给自己的评价是“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然而这一年,真正让东莞百姓记忆犹新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些让大众纠结万分的决策和举措。这一年,东莞“禁摩”工作在06年的基础上“成效显著”。但是这些民声民怨并没能让东莞政府有所改变,反而出台了东莞发展史上更强悍、更创意、更荒唐的环保政策:禁猪!
禁猪一举,一时间激起千层浪。最直接的是“禁猪”令的出台,使得东莞07年猪肉价格累计上涨28.6%。吃不起的猪肉,将东莞百姓的心再次激怒,认为此举是把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力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的表现,一时间东莞百姓怨声载道。
2007年,东莞市政府怪招频出,这一年,也是东莞政府的某些领导和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较劲的一年。
这一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兢兢业业的发展着这片18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林。当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称赞“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的一块样板”;3月,观音山负责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把保护森林、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声音带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5月,“两岸四地第四纪环境变化与古树研究学术讨论会”开幕。10月,以“迎奥运,促健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开幕,有1000名作家游观音山暨首届中国观音山杯“观音山游记”大型征文活动启动仪式;1000名画家游观音山暨“观音山游记”山水画作品展征稿启动仪式;中国作家高峰论坛;1000名画家游观音山大型名家笔会及“迎奥运、促健康”大型健康报告会,通过一系列活动,烘托出观音山不仅是一座著名的佛教之山、健康之山,而且还是一座文化之山。
然而在2007年1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市委领导的授意下下发了《关于公园免收门票有关问题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07〕11号)。在没有征求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意见,也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经费保障措施和实施方案的情况下,猝然通知观音山免收门票。
根据《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的规定“第二十条经有关部门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可以出售门票和收取相关费用。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门票和其他经营收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并主要用于森林风景资源的培育、保护及森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国家级森林公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免门票或者设立免费开放日等方式,为老年人、儿童、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游览提供便利。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而在当时,门票,对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说,是其最大的经济来源,一方面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另一方面用来作为公园的部分建设资金。东莞政府下令免收门票此举一下子切断了观音山的经济命脉,让公园险陷于瘫痪。后来经公园力争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干预下,才于5月份恢复观音山收取门票合法经营权。东莞政府的此举,引起了观音山内部的恐慌,让不少人对观音山的未来发展觉得渺茫,一度造成员工大量流失,管理难度加大,经营成本增加,并且在社会上引发种种猜疑,严重影响了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内外形象,严重损害了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对公园未来发展形成极大的伤害。
六、2008
2008年初东莞开始了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一举措源于07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所作《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报告后的决定。双转型的新发展战略,重点在于观念转型、产业转型、人的转型和体制转型。
双转型四举措中,人的转型,是指东莞市要以提高出租屋租住和经营成本的经济手段推动“新东莞人”回乡创业。“新东莞人”与“回乡创业”都是非常好听的说法。实际上在东莞眼里,“新东莞人”的意义就是不受欢迎的低素质外来务工人员。东莞时有1200万常住人口,其中1000万左右是外来人口。这种以提高房租价格这种非人道的方式逼人返乡,声势浩大,波及甚广,被称之为东莞“禁人”。
观念、产业、人和体制的转型即是后来人们所说的“东莞式腾笼换鸟”。对东莞式腾笼换鸟,有网友评论:“身在东莞,感触颇深!自刘志庚书记治理东莞以来,东莞经济一落千丈”,无论本地人外地人都大骂其带领一大帮亲戚搜刮东莞,即使在今天,落下病根的东莞依然大片厂房租不出去,东莞镇区厂房一到晚上黑压压一片,仿如鬼城。
人走,灯灭,厂空(kòng),城空(kōng)。这是东莞继禁摩(禁电动车)、禁猪之后,开始的又一“禁”之后果。禁人、禁摩、禁猪,搞的民怨沸腾,于是大家给前东莞市委书记取了一个“三禁书记”的雅号,并沿用至今。
其实“三禁书记”不光禁人、禁摩、禁猪,他还禁文化发展、禁旅游发展。尤其是对待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更是变本加厉。
2008年的中国,发生了几件大事情,比如汶川大地震。在灾难袭来的时候,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建园初就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此时更是将自身责任铭于心,融于行,公园从上到下积极为灾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