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现在媒体的镁光灯下,蝉联十八年之久的华人首富李嘉诚都是神采奕奕。虽然“储君”李泽钜、“小超人”李泽楷不到10岁就在长江实业董事局被安置了专席,父亲一次次“找不到退休理由”的表态,令他们的接班时间表仍如隔云端。
但生命计时器总是一经启动便无法重设,若无意外,接班只是早晚之事。真正让这两位豪门巨子困扰的,是怎样在“长和系”帝国里培植团队、树立自己的威信。近日披露的2011年年报显示,身为和记黄埔副主席的李泽钜每年在公司领取的薪水只有非亲非故的霍建宁的六成。如果说这还只是一行尴尬数字,那么李泽楷组建电讯盈科十几年交出 “市值蒸发九成以上”的成绩单,就不得不成为 “豪门二代”上位的污点。
最会赚钱的人
霍建宁去年年薪达1.7亿港元
说起真正在“长和系”领走最多薪水的人,其实也不能算是隐秘。在每年一度的业绩发布会上,那个微微发福的霍建宁总与“大BOSS”李嘉诚比邻而坐,时而交头接耳。
尽管与李氏家族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传说中的“打工皇帝”霍建宁还是凭借李嘉诚的知遇和信任在这个商业帝国任意驰骋。作为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他去年的年薪高达1.7亿港元。这意味着他每上班一分钟,银行户头即可进账超过1000港元,每天都能领走令人咋舌的75万港元薪水。
2009年到2010年度,他以个人名义为香港贡献了最多薪俸税,高达9100万港元。仅仅计算李嘉诚为他缴纳的强积金款项,就累计到222万港元。去年,李嘉诚的这位得力干将在和记黄埔领取的年薪是他亲生子、二当家的1.6倍之多。
笼罩在霍建宁身上的头衔足可见李嘉诚对他毫无保留的倾心重用——长江基建集团执行董事兼副主席、长江实业集团董事、香港电灯集团主席、和记黄埔集团董事总经理、和记电讯国际主席、和记港陆主席、赫斯基能源董事等。
霍建宁一步步成为李嘉诚的御用“管家”,这漫长历程要追溯到33年前。当时他还只是被招致麾下的普通应届生,很快便以独特的商业天赋为李氏赏识,从此平步青云。他的薪水也步步高升,2000年曾以470万美元在 《福布斯》CEO报酬榜单上位列第五的他,次年便以1300万美元成功问鼎。
霍建宁目前仍是非美国企业全球最高薪行政总裁。在支出与收益的平衡木上,他的独到之处必定是为集团创造的惊人价值,而李嘉诚的御人特色或许在于不吝成本、不任人唯亲。
接班人的尴尬
如何协调与集团元老的关系
事实上,李嘉诚之所以如此器重霍建宁,不断扎稳其根基,也是为儿子们他日接班夯实基础、塑就班底考虑。只不过,白手起家的他或许难以体会李泽钜和李泽楷的“二代式”压力。
记者在“长和系”日前披露的年报上看到,集团内年薪超过1000万元的高管多达十数人。这些人,既是未来李泽钜和李泽楷的可用之才,难免也成为悬于头顶的“紧箍咒”。
以霍建宁为例,对李嘉诚而言,他不啻为集团发展的主要功臣,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受海外业务巨亏拖累,和黄股价长期偏低,正是他不断改组并购成功扭亏,一手将当时风雨飘摇的和黄打造成如今集电讯、港口、能源和公用事业于一身的商业帝国。
1999年,霍建宁“千亿卖橙”不但为和黄赚到1600亿元的第一桶金,更树立了难以逾越的售卖奇迹。他和老板李嘉诚的关系也亲密至极。李老板当年慧眼独具,以伯乐的识人之明在霍建宁加盟公司后的短短八年内,就将其从会计破格升任长江实业董事副经理,那时霍建宁只有35岁。
此后,除了1983年他曾短暂离开李氏家族,有过自立门户念头外,在漫长岁月里他以保持着极度忠诚来回赠李嘉诚当年的知遇之恩。
尽管这几年,伴随不可避免的日渐衰老,李嘉诚也将一直亲力亲为的事务决策权部分转移到儿子手中,但霍建宁的地位未见动摇。倘若有一日这个灵魂人物离开,失去情感纽带的豪门间又会上演怎样的人事动荡仍然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使父辈彻底放权,摆在李泽钜和李泽楷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协调与集团“伯伯辈”元老们的关系。
李氏兄弟:是摸石过河还是要仙人指路?
如果从目前李氏兄弟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像霍建宁这样的骨灰级 “管家”确实必不可少。
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是:大财团的二代人士往往热衷一掷千金的大手笔交易,却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不太感冒。即便是投资,正如许多面临接班时限的家族企业一样,二代们究竟是否有能力灵活掌舵、再续辉煌仍是未知数。最让李泽楷尴尬的是,2000年他曾“蛇吞象”,大幅举债930亿港元以杠杆式手法鲸吞“香港电讯”,新组建的电讯盈科却以市值缩水9成的惨状成为港人心中难言之痛。当李泽楷在香港的3个寓所及富通保险等多家公司遭警方搜查的消息爆出后,这个名字甚至以“败家子”的符号见诸报端。
与父辈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价值理念,让正待接班的“二代”充满急于创造自己辉煌的冲动。毕竟,李嘉诚已经为儿子们奠定了坚实的财富堡垒。通俗而言,就是他们有丰厚的赌本,可以让大多数赌局都“输得起”。
而这或许也是李嘉诚的心内之忧。李泽楷创办电盈初期,李嘉诚曾送他两句话:一是 “树大招风,保持低调”;二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充满智慧。
错误的代价是股民的血汗钱和李泽楷的声誉。但更大的启示是,热衷于绚烂资本运作的李氏兄弟在他日接班后的第一件事,不应该是梳理自己的班底和团队,而是谦逊探索老一辈创业的独门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