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五台大戏上海热卖 历史剧《知己》水土不服
2012-04-17 12:43:26   来源:中国综艺网   

历史剧《知己》,由冯远征(左四)领衔
历史剧《知己》,由冯远征(左四)领衔

  距离演出还有整整三个月,将于7月18日开演的北京人艺演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出票。记者昨天获悉,5部大戏的低价票(80元-180元)已经基本售罄,《窝头会馆》最贵的票(880元)也已所剩无几。目前只剩下《知己》、《原野》和《我爱桃花》还有少量余票。

  不过,主办方向早报记者表示,在所有5台大戏中,历史剧《知己》是揭幕之作,也是一部恢弘巨制,更是人艺第一个纯清装戏(清朝装扮)。但让人意外的是,该剧出票在5台演出中却相对缓慢,这和该剧在北京首演时备受瞩目一票难求的盛况大相径庭。业内人士揣测,除了上海观众对这部戏不够了解外,上海观众缺乏看历史剧的欣赏习惯,也是重要因素。

  最具文化含量之作

  话剧《知己》是北京人艺在2009年4月首演的剧目,该剧不仅是当年人艺的大制作,也是人艺历史上第一个清装历史剧。该剧的编剧郭启宏是中国剧坛最重量级的编剧之一,素以历史题材见长,之前人艺的《李白》等剧都出自他之手。

  《知己》是郭启宏前后历时30年创作的心血之作,全剧讲述了清初江南科场案受害者吴兆骞被流放,好友顾贞观为了营救他多年屈身于明珠府,最终将其救出。谁知吴兆骞回归后却已形神两异,让顾贞观无比失望,最后他离开了吴兆骞,也把多年的努力、委屈和坚持在反省之后换作了宽容离去。郭启宏正是对这段历史做出了自己的关照,提出了“友情与背叛,才华与人性”的命题,并对“士为知己者死”发出了质疑。

  由于这部剧的题材特点,该剧在台词的打磨上精益求精,充满文人意趣,剧中同时涉及了大量古典诗词、掌故和文化知识。不过,该剧导演、也是北京人艺副院长的任鸣同时表示,他们的这部作品力求“曲高不和寡”:“我们要的是‘古道西风瘦马’的大气,不要‘小桥流水人家’的东西,通过该剧也将探索北京人艺新古典主义的风格。”

  据了解,该剧在北京首演时,演员阵容十分庞大,由冯远征领衔,北京人艺一大群资深演员悉数登台,演绎了历史上几个个性突出的文人形象。舞台布景也同样凝重大气,配乐还特邀了刘欢演唱《去者》。由于该剧身后的历史背景、感人至深的人文情怀,加之演员们功底深厚的表演,在北京演出时深受好评。

  呼吁知识分子重回剧场

  不过,《知己》在上海却遭遇了“水土不服”,在北京人艺让人咋舌的出票速度之下,《知己》相对于另外4台演出却显得比较“迟缓”。直至《窝头会馆》等剧售罄后,才开始逐步迈上正轨。对此,包括主办方在内的一些业内人士颇为感慨,由于上海很少有历史剧演出,上海观众群对这一类型话剧似乎热情不足,而都市情感题材和喜剧题材显然更受欢迎。这也是上海话剧市场值得深思的地方。

  早报记者了解到,这两年,上海的历史剧创作屈指可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除了15年前的经典巨制《商鞅》在2008年排过青春版之外,这两年只有《李亚子》和《甲申记》两部严肃的历史题材话剧问世。而且相比其他剧目动辄两三轮的演出,这些剧目也都只是演出一轮后便草草收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历史题材的剧目往往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制作投入十分之大,几乎没有收回成本的可能。即使《商鞅》这样在艺术上一致叫好的经典之作,至今也是赔本赚吆喝。而历史剧创作少的另一个根本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剧本。《商鞅》的作者姚远花了9年时间创作该剧,但现在的话剧编剧多忙着写影视,话剧创作更是往往速成,要找到一部站得住脚的历史剧本,几乎是难上加难。

  相对于上海,北京人艺在创作的自由度和艺术纯粹性上显然更高一筹。不仅有强大的经费支撑,更有上海不可忘其项背的编导演员阵容。一些圈内人士认为,即使上海有郭启宏这个剧本,也很难找到满台的演员出演剧中所有的角色。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感到忧心,历史剧创作演出少,让上海的观众缺失了这种欣赏习惯。而小成本都市情感剧、悬疑剧和喜闹剧的风靡,更是让知识分子开始远离剧场。而在过去二三十年间,这个人群曾经是话剧最忠实的观众。为此,不少戏剧工作者呼吁,上海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加入严肃的文化题材创作,让文人重归剧场,也让文人戏有更广阔的市场。

相关热词搜索:人艺 五台 大戏

上一篇:英国最高戏剧奖揭晓 福尔摩斯摘奥利弗奖男主角
下一篇:劳伦斯-奥利弗奖揭晓 《玛蒂尔达》独揽七大奖

人艺 五台 大戏. . 8512. 25
分享到: 收藏